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65-2011
-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公布日期:2011-12-05
- 法规文号/标准号:GB/T50065-2011
- 施行日期:2012-06-0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65-2011-环安宝@法规宝
B.0.1 经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入地接地故障电流,应计及故障电流直流分量的影响,设计接地网时应按接地网最大入地电流IG进行设计。IG可按下列步骤确定:
1 确定接地故障对称电流If。
2 根据系统及线路设计采用的参数确定故障电流分流系数Sf,进而计算接地网入地对称电流Ig。
3 计算衰减系数Df,将其乘以入地对称电流,得到计及直流偏移的经接地网入地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IG。
4 发电厂和变电站内、外发生接地短路时,经接地网入地的故障对称电流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Ig=(Imax -In )Sf1 (B.0.1—1)
Ig=InSf2 (B.0.1—2)
式中:Imax-——发电厂和变电站内发生接地故障时的最大接地故障对称电流有效值(A);
In——发电厂和变电站内发生接地故障时流经其设备中性点的电流(A);
Sf1、Sf2——厂站内、外发生接地故障时的分流系数。
B.0.2 故障电流分流系数Sf的计算可分为站内短路故障和站外短路故障。
1 站内接地故障时分流系数Sf1的计算:
1)对于站内单相接地故障,假设每个挡距内的导线参数和杆塔接地电阻均相同(图B.0.2—1)。不同位置的架空线路地线上流过的零序电流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Zs——单位长度的地线阻抗(Ω/km);
Zm——单位长度的相线与地线之间的互阻抗(Ω/km);
D——挡距的平均长度(km);
rs——单位长度地线的电阻(Ω/km);
as——地线的将电流化为表面分布后的等值半径(m);
Xne——单位长度的内感抗(Ω/km);
k——地线的根数;
Ds-——地线之间的距离(m);
Dm——地线之间的几何均距(m);
Dg——地线对地的等价镜像距离,Dg=80√ρ(m),ρ为大地等值电阻率(Ω·m)。
2)当n=1(仅有一档分流)时,分流系数Sf11可按下式计算:
图B.0.2—1 站内接地故障示意
2 站外接地故障时分流系数Sf2的计算:
图B.0.2—2 站外接地故障示意
B.0.3 典型的衰减系数Df值可按表B.0.3中tf和X/R的关系确定。
表B.0.3 典型的衰减系数Df值
B.0.4 在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入地时,地电位的升高可按下式计算:
V
= IGR (B.0.4)
式中:V——接地网地电位升高(V);
IG——经接地网入地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A);
R——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Ω)。
- 上一节: {{previousInfo.title}} 没有了
- 下一节: {{nextInfo.title}}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