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命名通则 GB/T 23955-2009
- 制定机关: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 公布日期:2009-06-02
- 法规文号/标准号:GB/T 23955-2009
- 施行日期:2010-02-01
化学品命名通则 GB/T 23955-2009-环安宝@法规宝
5.1 UVCB物质的通则
未知或可变组分物质、复杂反应产物或生物材料物质,也称 UVCB物质,不能充分用其化学组分确定,因为∶
a)组分数量相对很大;
b)相当一部分组成未知;
c) 组成的可变性相对很大或难以预知。
5.1.1 UVCB物质的命名
通常 UVCB物质的名称是用来源和加工程序合起来的格式表示;前面是来源,后面是加工程序。
a) 生物来源的物质用物种名称表示;
b)非生物来源的物质用原料表示;
c) 如果涉及新分子的合成,或是一种精炼步骤,如萃取,分馏,浓缩,或是剩余产物,加工程序用化学反应的类型表示。
在本标准中,一般反应产物的名称格式是"【原料名称】的反应产物"。原则上,其英文名称应按照IUPAC命名法命名。此外也可用其他的国际接受的命名法命名。建议在特定反应类型的命名中用一般的描述代替"反应"这个词,例如酯化或成盐等。
5.1.1.1 来源
来源分为两组∶
a) 生物类来源
生物来源的物质要用属、种和科来定义。如瑞士石松,属是松,种是瑞士石松,科是松科,如果有关的话还有株或基因类型。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说明物质提取的器官组织或部分,如骨髓、胰腺、茎、种子或根;
b) 化学品或矿物来源
化学反应的产物的原料应该用IUPAC的英文名称描述。矿物原料应该用通用术语描述,如磷矿、铝矾土、瓷土、金属煤气、煤、泥炭。
5.1.1.2 加工程序
5.1.1.2.1 如果涉及新分子的合成加工程序用化学反应类型或是提炼的步骤类型定义,如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提炼的剩余产物。
5.1.1.2.2 对于某些物质如衍生化学物质,加工程序应用提炼和合成一起来描述∶
a) 合成
在原料中发生特定的化学或生物学反应产生某种物质。例如格利雅反应、磺化反应、蛋白酶或脂肪酶的酶分解反应等。许多衍生反应也属于这种类型;
对于合成的新物质,无法得到其化学成分,原料和化学反应的种类是其主要标识。化学反应的种类预示了物质中会存在的分子。最终的化学反应有∶水解、酯化、烷基化、氯化等。
b) 提炼
提炼可用于很多自然来源或矿物来源的物质,提炼过程中其化学成分不变,只是它的某成分的浓度发生变化,如冷加工植物组织,然后用酒精萃取。
5.2 特殊类型的UVCB物质
特殊类型的 UVCB 物质有碳链长度不定的物质(5.2.1)、从油或油类来源中提取的物质(5.2.2)和酶(5.2.3)。
5.2.1 碳链长度不定的物质的命名
5.2.1.1这类 UJVCB物质包括不定碳链长度的长链烷基物质,如烷经和烯烃。这些物质从天然脂肪、油类中提取或通过合成得到。天然脂肪来源于植物或动物。通常从植物中得到的长碳链物质的碳链长度是偶数,而从动物中得到的长碳链物质的碳链长度还会有奇数。合成的长碳链物质的碳链长度奇数和偶数都有。
5.2.1.2这类物质的成分有-一个共同结构特征.—个或多个长链烷基带有—个官能团。不同一个或多个的烷基的特征其成分也会彼此不同,不同的烷基特征包括∶
a)碳链长度(碳原子数目);
b) 饱和度;
c)结构(直链型或支链型);
d) 官能团的位置。
5.2.1.3 各成分的化学名称可用下述三个指标完整系统地命名∶
a) 烷基指标,描述烷基的碳链中的碳原子数目;
烷基指标如下∶
1) 通常,烷基指标Cx-y,指饱和的烷基,直链烷基包括从x到y的所有链长,如 C8-12表示 C8、C9、C10、C11和 C12;
2) 如果烷基指标仅指偶数或奇数个碳原子的烧基链,应指出,如 C8-12(偶数);
3) 如果烷基指标仅指支链的烷基,应指出,如 C8-12(支链)或 C8-12(直链和支链);
4) 如果烷基指标仅指不饱和的烷基,应指出,如 C18-22(C18不饱和);
5) 短链烷基不涵盖长链的,反之亦然,如 C10-14与C8-18不一致;
6) 烷基指标还可指出烷基链的来源,如可可或油脂。然而碳链长度的分布应和来源一致。
b) 官能团指标,确定物质中的官能团,如胺基、铵、羧酸;
c) 盐指标,盐的正/负离子,如钠离子(Na⁺)、碳酸根离子(CO32-)、氯离子(Cl⁻)。
5.2.1.4上述系统用来描述碳链长度不同的物质。这个系统不适用于有准确定义的物质,有准确定义的物质应用明确的化学结构来定义。
5.2.1.5 烷基指标、官能团指标和盐指标信息是 UVCB类型物质命名的基础。此外来源和加工程序信息可更好的用于确定物质。
5.2.2 取自油或油类来源的物质的命名
5.2.2.1 取自油(石油物质)或油类来源(如煤)的物质是组分复杂、可变或部分组分不明确的物质。下面用石油物质作为例子解释如何鉴别这种类型的 UVCB物质。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取自油类来源的物质,如煤。
5.2.2.2 石油加工工业用的原料可能是原油,或经过一道或多道工序精馏而得的油。最终产物的组分取决于生产使用的原油(原油的组分取决于原产地)及后续的精炼程序。因此自然地,加工程序对石油物质的组分有单独的影响。
5.2.2.3 石油物质的名称建议按照一项已建立的命名法系统命名。名称的组成一般包括精炼程序、流出原料及主要组分或特征。如果物质中的 4环到6环的芳烃质量分数超过5%,这个信息要出现在描述中。对于有 EINECS编号的物质,应使用EC目录中的名称。
5.2.3 酶的命名
5.2.3.1 酶通常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有时也来自植物或动物体。液相酶的浓度取决于发酵或提取及后续提纯、除水的程序、活性酶蛋白质和其他发酵后剩余的成分,即蛋白质、缩氨酸、氨基酸、糖类、脂类和无机盐。
5.2.3.2 酶物质一般含质量分数为10%~80%的酶蛋白质。其他成分含量各不相同,取决于所用的生物体产品、发酵中间体、发酵程序的操作参数、还有所用的下游提纯,表1中列出了典型的组分。
5.2.3.3由于酶的可变和部分未知组分;它应被视为一种"UVCB物质"。酶蛋白质应被视为 UVCB物质的一一种成分。高纯酶可被认作有准确定义组分(单成分或多成分)的物质,应按有准确定 义物质命名。
5.2.3.4 酶的名称按照IUBMB(国际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联合会)命名法规定命名。
5.2.3.5 IUBMB分类系统对每种类型的酶和催化反应性质提供了唯一的由4 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编号(如 a-amylase是3.2.1.1)。每组编号包含不同的氨基酸次序和来源,但是酶的功能都是一样的。物质的鉴别应使用IUBMB命名法中的名称和编号。IUBMB命名法将酶分为6大类:
a) 氧化还原酶类;
b)转移酶类;
C)水解酶类;
d) 裂合酶类;
e) 异构酶类;
f)连接酶类。
- 上一节: {{previousInfo.title}} 没有了
- 下一节: {{nextInfo.title}}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