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操作规程 WS∕T 391—2024
-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布日期:2024-07-23
- 法规文号/标准号:WS∕T 391—2024
- 施行日期:2025-01-01
CT检查操作规程 WS∕T 391—2024-环安宝@法规宝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 WS/T 391-2012《CT 检查操作规程》,与 WS/T 391-2012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在头颈部检查部分,更改了扫描管电压及管电流设置、重建具体方法及增强扫描过程中涉及的对比剂流量、流速设置,更改了扫描定位(见 5.2,2012 年版的 5.2);
——在胸部检查部分,将多处“函数重建”更改为“重建算法”(见 5.3,2012 年版的5.3);
——在腹部检查部分,更改了扫描情况的设定、扫描层厚的设置(见 5.4,2012 年版的5.4);
——在骨关节检查部分,更改了层厚设置(见 5.5,2012 年版的 5.5);
——更改了颅脑检查及颅脑灌注检查部分原有的多个扫描参数,包括管电压、管电流及扫描层厚,更改了对比剂注射剂量及流速(见附录 A,2012 年版的附录 A);
——增加了儿童 CT 检查的特殊要求(见附录 C)。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克、刘辉、赵鹏飞、陈海松、范丽、荆利娜、郝大鹏、范国光、张立娜、廖伟华。
本标准于 2012 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上一节: {{previousInfo.title}} 没有了
- 下一节: {{nextInfo.title}}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