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取 消
{{favoriteInfo.title}} 新建分类 取 消 确 定 取 消 确 定
关键字: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

  •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公布日期:2011-12-05
  • 法规文号/标准号:GB/T50065-2011
  • 施行日期:2012-06-0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环安宝@法规宝

        5.1.1  6kV及以上无地线线路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金属杆塔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

        5.1.2  除多雷区外,沥青路面上的架空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塔和金属杆塔,以及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

        5.1.3  有地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超过表5.1. 3的规定。

        表5.1.3 有地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5.1.4  66kV及以上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和钢筋混凝土横担线路的地线支架、导线横担与绝缘子固定部分或瓷横担固定部分之间,宜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应与接地引下线相连。主杆非预应力钢筋上下已用绑扎或焊接连成电气通路时,可兼作接地引下线。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时,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5.1.5  高压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可采用下列型式:

        1  在土壤电阻率ρ≤100Ω·m的潮湿地区,可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自然接地。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进线段,应另设雷电保护接地装置。在居民区,当自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可不设人工接地装置。

        2  在土壤电阻率100Ω·m<ρ≤300Ω·m的地区,除应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外,并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

        3  在土壤电阻率300Ω·m<ρ≤2000Ω·m的地区,可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5m。

        4  在土壤电阻率ρ>2000Ω·m的地区,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Ω以下时,可采用6根~8根总长度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极或采用连续伸长接地极。放射形接地极可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3m。接地电阻可不受限制。

        5  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

        6  放射形接地极每根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5.1.5的规定:

        表5.1.5 放射形接地极每根的最大长度 

        7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采用放射形接地装置,且在杆塔基础的放射形接地极每根长度的1.5倍范围内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带时,可部分采用引外接地或其他措施。

        5.1.6  计算雷电保护接地装置所采用的土壤电阻率时,应取雷季中最大值,并应按下式计算:

        ρ=ρ0φ (5.1.6)

        式中:ρ——土壤电阻率,土壤和水的电阻率可参考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取值(Ω·m);

        ρ0——雷季中无雨水时所测得的土壤电阻率(Ω·m);

        φ——土壤干燥时的季节系数,应按表5.1.6的规定取值。

        表5.1.6 土壤干燥时的季节系数 

        5.1.7  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Ri=αR (5.1.7)

        式中:Ri——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

        R——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Ω);

        α——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取值。

        5.1.8  当接地装置由较多水平接地极或垂直接地极组成时,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5m。

由n根等长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组成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Ri=(Rhi/n)×(1/ηi) (5.1.8)

        式中:Rhi——每根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Ω);

        ηi——计及各接地极间相互影响的冲击利用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选取。

        5.1.9  由水平接地极连接的n根垂直接地极组成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5.1.9)

        式中:Rvi——每根垂直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Ω);

        R′hi——水平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