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取 消
{{favoriteInfo.title}} 新建分类 取 消 确 定 取 消 确 定
关键字: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

  •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公布日期:2011-12-05
  • 法规文号/标准号:GB/T50065-2011
  • 施行日期:2012-06-0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环安宝@法规宝

        E.0.1  本规范式(E.0.1)引自《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的附录C。公式中Ig为流过接地导体(线)计及直流分量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A)。其确定方法可参见本规范附录B和本规范第4.2.1条第1款的条文说明。

        《交流变电站接地安全导则》IEEE Std80—2000的第11.3.1条的式(37)给出了计算热稳定的公式。经推导由其得到热稳定系数C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19)

        式中:Tm——最大允许温度(℃);

        Ta——环境温度(℃);

        αr——温度为参考温度Tr时的电阻率温度系数(1/℃);

        αo——温度为时0℃的电阻率温度系数(1/℃);

        ρr——温度为参考温度Tr时接地导体的电阻率(μΩ · cm);

        Ko——1/αo或(1/αr)-Tr,℃;

        TCAP——单位体积热容量(J/cm3℃)。

        按照《交流变电站接地安全导则》IEEE Std80—2000,在表10中给出了用于C值计算的有关材料的各种参数。

        表10 材料参数 

        铜材的C值与采用的焊接方式密切相关。过去铜材一般采用铜焊焊接,铜材最大允许温度Tm取450℃。参照表10中的材料参数,并取环境温度Ta=40℃代入式(19)得C=215.141,它与《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中的210相当接近。

        目前铜材焊接方式已有很大进步,英国接地标准(BS7430—1998:Code of Practice for Earthing)规定,铜材采用焊接(非铜焊焊接)方式最大允许温度可采用500℃、600℃直至700℃。为节约铜材,在本规范巾对铜材推荐采用放热焊接方式。考虑土壤对铜腐蚀的因素,正如《交流变电站接地安全导则》IEEE Std80—2000的第11.3.3条所指出“应该仔细检查导体暴露在腐蚀性土壤性环境的可能性。因为即使合理的导体尺寸和正确的连接方法已经满足标准要求,仍然需要选择更大的导体尺寸以补偿土壤腐蚀环境中,导体截面积在接地装置设计寿命内的逐渐减少”,并参考BS7430—1998,本规范中规定对铜材采用放热焊接方式时的最大允许温度,视土壤腐蚀的轻重程度经验算可分别取为900℃、800℃和700℃。其相应的C值分别为268、259和249。

        本规范中还对国内目前已采用的铜镀钢绞线(导电率40%和30%)和铜镀钢棒(导电率20%),按与铜材相同的最大允许温度和表10中相应的参数给出了它们的C值。

        至于其他导电率的铜镀钢绞线、铜镀钢棒和采用连铸等工艺制造的铜覆钢材料的C值.应按产品技术条件提供的材料参数和采用的Tm按式(19)计算确定。

        由于铜或铜覆钢材主要用于土壤腐蚀较严重地区,因此设计时宜按实际腐蚀情况校核所选择的截面并留有相当的裕度,以确保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接地导体(线)和接地极的最大温度不高于其熔化温度。

        铝与钢的C值仍维持《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附录C中的相应值,即120和70。它们对应的最大允许温度分别为300℃和400℃。

        本规范附录E的表E.0.2-2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获得的。

        还应强调的是,当采用放热焊接方式时,铜或铜覆钢材的最大允许温度已提升较高,因此应严格遵循放热焊接工艺、使用质量合格的焊接材料,以确保焊接头的质量。 

        本规范附录E的表E.0.2-1,系参照《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的附录C修订而得。

        E.0.2  引自《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的附录C。